十三五时期,广州港航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广州市委十届六、七、八、九次全会精神,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和自贸试验区战略,以“三中心一体系”、三大国际枢纽建设和枢纽型网络城市建设为目标导向,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依托南沙自贸试验区的政策优势、毗邻港澳、辐射华南内陆的区位优势和作为国家创新中心城市、改革开放先行地的发展优势,对标世界先进国际航运中心,以港口码头基础设施、多式联运体系为建设基础,以培育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完善航运物流体系、发展港口休闲产业、构建绿色平安港航为提升方向,以深化港航开放合作、建设智慧航运体系为发展特色,统筹兼顾、开放创新、持续有力地推进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计划到“十三五”末,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6.0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500万TEU,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均进入世界港口前五位;逐步建立对区域航运资源的配置能力和话语权,到“十三五”末,建成具有一定区域影响力的、航运要素相对齐全的国际航运中心。
1、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补齐港航发展短板
继续优化港口功能布局,构建以南沙港区为核心、黄埔港区和新沙港区为辅、内 港港区和内河港区为补充的、分工合理、功能分明的港口发展格局。加快建设沿海专业化货运码头,继续提升专业化泊位规模和通过能力,缓解专业化泊位能力与需求的矛盾。加强航道和锚地建设,提高航道和锚地适应能力,开工建设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进一步改善通航条件,保障作业与通航安全,提高广州港出海航道通航效率和安全水平。
2、布局多式联运网络,夯实港航发展基础
加快构建江海联运、公水联运、铁水联运、海空联运等多式联运体系,形成以广州港为中心、四通八达、衔接顺畅的水路、公路、铁路和管道等集疏运网络系统,进一步拓展港口的腹地空间。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与多式联运手段,与口岸监管部门合作,提高广州港与内陆腹地联通的便利性与经济性,拓展广州港对内陆地区的辐射能力。加快集装箱运输网络建设,提升广州港的集聚和辐射能力。
3、完善航运物流体系,提升港航服务能力
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要求,以建设国际物流中心为总目标,以生产物流、商贸物流为基础,继续推动航运物流转型升级,完善现代航运物流体系。加强码头区与物流园区、专业市场衔接,提升集装箱、商品汽车、粮食等大宗物流发展水平,促进港口传统功能与现代物流功能的融合,提升港口增值服务水平。大力发展保税物流、冷链物流、第三方第四方物流、跨境电商物流等现代物流新业态,建设高端高质现代航运物流。
4、完善航运服务体系,提升港航发展能力
在沿江路滨江路琶洲航运总部和天河区、黄埔区航运服务聚集的基础上,结合南沙自贸试验区,统筹规划、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航运聚集区,构建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航运服务空间发展格局;依托现有船代、货代等传统航运服务业,大力发展航运交易、航运经纪、航运金融、海事法律、船舶工程和维修服务等现代航运服务要素,构建功能完善、要素齐全的航运服务体系;依托广州航运交易所以及其他航运总部企业和机构,积极构建航运服务体系建设载体;充分依托港澳优势,积极促进粤港澳航运服务合作。
5、建设智慧航运体系,扩展港航创新空间
抓住信息技术革命新机遇,推进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在港航业各领域广泛应用,强化港航综合大数据采集、应用和开发,基本实现港航要素信息资源的在线集成和开放共享,行业大数据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建成全面覆盖、泛在互联的智慧港航感知网络,以“互联网+”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稳步提升行业治理能力,不断发展政企合作信息服务产业,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行业信息化治理体系,为港航发展带来新空间、新动力。
6、发展港口休闲产业,拓宽港航发展领域
依托国内旅游市场蓬勃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广州“一江两岸三带”以及广州港的资源优势和条件,把港口休闲产业作为港口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来培育。大力发展邮轮旅游,加快构建集口岸服务、交通保障、免税商业、旅游娱乐、高端酒店等为一体的国际邮轮综合服务平台。完善游艇码头规划,大力发展游艇产业。深度开发“珠江游”。推进珠江沿岸水巴码头、游船码头、粤剧红船码头工程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7、促进循环低碳发展,构建绿色平安港航
牢固树立绿色环保安全生态价值观,正确处理港口、航运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的关系,全面促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推动港航绿色安全发展。大力发展节能减排防污染先进技术,鼓励企业利用清洁能源,发展绿色低碳航运,强化船舶污染监管,按计划启动绿色港口公约,建立绿色发展长效机制。深化平安港口建设,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强化红线意识,坚守底线思维,促进安全发展。创新监管机制,购买安全生产技术服务,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安全监督检查和考评工作,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诚信约束机制。完善港口保安体系和应急反应机制,落实各项安保措施,确保港口平安的良好局面。
8、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建设合作开放港航
发挥广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改革开放前沿地的优势,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港口往来,继续发展友好港和友好城市,深化粤港澳航运合作与交流,大力推进泛珠三角、珠江—西江经济带等各层面协同发展。鼓励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际物流通道建设。积极组织召开国际航运相关论坛和研讨活动,吸引大型国际航运企业参与广州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