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要闻动态

水上国门形象第一人: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来源:广州市港务局 发布时间:2022-08-11 15:13:15 浏览次数: -
【字体: 打印

  劳动者代表:

  广州市港务局广州港引航站调度室主任  杨毅军

  广州市港务局广州港引航站高级引航员  周文宏  丁玲雪

  劳动者说:

  杨毅军:引航员有着光荣的使命,同时也责任重大。我们以热情的态度、优质的服务“引万船来仪,送舟行天下”。

  周文宏:在一艘艘有着“流动国土”之称的船舶上引航,肩负着维护国家主权的神圣职责,保障港口、船舶安全,深感骄傲与自豪。

  丁玲雪:以整洁的仪容、得体的言行举止示人,以科学、专业、细致的操作安全引领,“水上国门形象第一人”我们实至名归。

  海运是国际大宗货物运输的主要渠道,我国外贸进出口货运量的90%以上是通过海运完成的。船舶进出港口以及靠离码头都需要有人指引,承担这项工作的人是引航员。外籍船舶到达中国港口,第一个登船的中国人是引航员,外轮离开时,最后一个离开的也是引航员,因此引航员也被誉为“水上国门形象第一人”。

  守护国土,寸步不让

  近期,高级引航员丁玲雪登上一艘停泊在桂山锚地的国际巨轮。一位外籍船员未按规范佩戴口罩。“口罩只遮盖了下巴,鼻孔、嘴巴露在外面。”丁玲雪立马出声提醒,“请戴好口罩”,一口英语说得标准流利。

  请严格遵守港口防疫政策。”见对方未有动作,丁玲雪的脸色和语气顿显严肃。“如果不配合,将依法依规处理。”这位外籍船员见状认识到错误,便立即配合。

  “引航口令一经发出,意味着我们已接手船舶,代表国家行使主权,必须不卑不亢,举止有度。”丁玲雪说。

  现年53岁的丁玲雪,过去一年引领中外籍船舶277艘次。引航作业需要穿着防护服,佩戴N95口罩、手套、护目镜。丁玲雪说:“冬天还好,高温天气穿着密实的防护装备,动一下就出汗,还要爬八、九米长的引航梯,这很不容易。”这期间,他还引领涉疫船舶6艘次,是目前广州港引航站引领涉疫船舶数量最多的引航员。

  2022正月一个深夜,噩耗传来,父亲因病去世。彼时,丁玲雪已经在闭环管理连续工作一个月有余,但当时的隔离政策和引航员人力严重不足,权衡再三,他还是选择了坚守岗位,用忙碌的工作来缓解父亲去世带来的痛苦。

  “最爱自己的父亲不在了,不能送最后一程。”说到这丁玲雪眼里泛起了泪花。终于在一个月后的春节,丁玲雪回到父亲的墓前,念起自己为父亲作的英文悼亡诗。


  引航船舶,专业专注  

  200312月,一艘目的地为欧洲的轮从大连出发,行至途中玉米发生自燃,经查明为密闭环境通风不良引起的。杨毅军接到任务从桂山岛引航该船至黄埔老港,近8小时引航“烟雾在船上弥漫,被呛到流泪。”到达港口已是夜里,风力作用下玉米还有了明火的苗头,浓烟四起,杨毅军积极协调各方灭火后迅速靠好码头,以便及时组织卸货,最大程度为船方挽回损失。

  杨毅军临危不乱协调各方完成营救,此举也验证了引航员优秀的职业素养。“接到任务时初初心里很忐忑里进黄埔老港,船舶还有突发状况,幸好处置得当,那时我才30出头。”杨毅军笑着说道。“引航不能仅仅依靠助航仪器,它还需要引航员娴熟的船舶操纵技能和出色的应变能力。要成为一名各种船舶类型都能操纵的全能引航员,至少需要十数年的训练。”

  十数年后,全球知名一家集装箱公司高管X先生乘船从厦门出发调研,已经担任调度室主任的杨毅军负责从桂山岛锚地登轮陪同进港。

  从桂山岛到广州港, 航道狭长、潮流急,通航密度大,在如此复杂的航道上,X先生亲眼目睹超大型集装箱船的航行和靠泊,引航员审时度势,对掉头时机的选择、拖轮的马力配置和使用,以及入泊时的余速控制,操作技术娴熟专业。“x先生赞叹不已,完全推翻了之前中国港口设施落后、引航员不专业的刻板认识。”杨毅军说。


  海上遇险,临危不乱

  临近花甲之年的高级引航员周文宏说:引航员要在短时间内熟悉船舶性能,除了仔细看引航卡的内容,还要向船长了解船舶的具体参数,可能存在的局限性或缺陷。我们的工作不允许失误。每次引航,天气状况、潮汐、通航环境、船舶性能都不一样,我们需要做足准备,甚至要有应急预案。

  2020117日凌晨4时,周文宏引领“勇者”轮离南沙粮食码头出港。快到桂山锚地时,突然“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周文宏心里“咯噔”一下:“全船跳电了。”船舶开始失控,情况非常危急。顺风、顺流,流水急,船速14节,前面是密密麻麻的锚泊船。周文宏当机立断,先后抛下了左右锚,稳住船身,避免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周文宏说“引航过程中,最难的是如何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意外,比如主机失控、全船跳电、恶劣天气等等。”他把船比喻作有灵性的人,“运用良好船艺,让船舶听话。”

  从业35年来,周文宏引领过近7000艘次船舶进出港口,始终保持着100%的引航安全率和服务满意率。还作为“青年导师”指导年轻引航员健康成长,2018年获得“全国十佳引航员”称号,2019年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引航员.劳动美名溯源

  早在宋元时期,引航已经成为专门的职业。引航,旧称引水、领江、领港,1976年后中国大陆称为引航。引航员是在一定航区指引船舶安全航行、靠离码头或通过船闸及其他限定水域的人。

  当外籍船舶到达中国港口后,第一个登船的中国人是引航员,当外轮离开时,最后一个离开的也是引航员。引航员代表着中国人的形象,代表着中国海运发展的综合管理水平。引航员必须对所在水域的地理特点、航道、水深、水流、航标设置和当地规章制度了如指掌,并具有熟练的船舶驾驶操纵技术和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

  明朝初年,我国开始对外国籍船舶实行强制引航,而欧洲一些国家,还有日本,则是在近代才要求本国内公民担任领水内的引航员。港口水道的通航条件,实为一个国家的天然屏障,与国防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要求进出口的外籍船舶,接受强制引航服务。鸦片战争之后,我国引航权逐渐丧失,直到二十世纪上半期,引水权才最终基本收回。

  2009925,交通运输部徐祖远副部长在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形象、亲切地将中国引航员称为"水上国门形象第一人",以充分肯定中国引航员对海运发展的作用与贡献。近几年来,在交通运输部领导下,全国港航和引航系统齐心协力,精心打造“水上国门形象第一人”文化品牌,努力建设与海运强国相适应的世界一流队伍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