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海岛,随着最后一座高炉关停,威尔士塔尔伯特港停止主要钢铁生产活动,这里将打造为漂浮式海上风电涡轮机的生产和装配基地。
童话王国,海上风电业务成为丹麦埃斯比约港第一大营收来源,占比近40%,吸引约250家新能源领域跨国公司集聚,成为名副其实的“风能王国”。
波罗的海,汉堡智慧港建设创新园区,让创新公司和初创企业直接使用港口基础设施试用产品,3D打印、无人机和智能传感器产业在此蓬勃兴起。
调研组在欧洲观察的三个港口,展示了三种求变思路,但无一例外均不满足于一条腿走路——做强货物贸易的基本功能,进而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正如查尔斯·汉迪在《第二曲线:跨越“S型曲线”的二次增长》中所讲:任何一条增长曲线都会滑过抛物线的顶点(增长的极限),持续增长的秘密是在第一条曲线消失之前开始一条新的S型曲线。
当前,全球主要港口吞吐量延续弱增长,从依靠扩建码头来增加产能的粗放式发展模式,正向技术变革、效率变革的模式迁移。
广州港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跃居世界第五和第六,内贸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5年位居全国第一,增长仍在继续,但大港是否只有“大”路可走?
模式迁移改变的是量,范式变换生发的是质。港口交易功能会变,但港口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不变;港口空间容量有限,但价值容量无限。
贸易永远是定义大港的基本盘,但并非天花板。大港开辟第二象限,中心型世界城市才能触摸大城上限。
贸易与能源:
“双腿走路”的平衡之术
很难想象,一家港口企业,最爱聊的是能源。
赫尔港、格里姆斯比港为漂浮式海上风电提供支持,伊明赫姆港正在建设进口绿色氨气的终端,洛斯托夫特港是最新的海上风电场运营维护基地,伊明赫姆港的维京项目开展碳捕捉与封存业务。这是英国联合港口公司(ABP)发展部负责人Carl Jesse向调研组介绍的企业发展重点。
这家全英最大的港口公司经营21个港口码头,运营英国超过25%的港口货物,每年为经济贡献1500亿英镑的贸易额。对于港口的发展目标,他们将其概括目标为clean growth house(绿色、清洁、无污染增长的中心),该公司去年启动投资20亿英镑的Ready for Tomorrow(为明天做好准备)战略,致力于自身运营的“脱碳”及支持大型绿色能源基础设施项目。
港口已存在千年,并且仍将继续存在。“500年前是羊毛,200年前是煤炭,现在是加工商品和大宗商品。港口必须随着贸易内容的变化而进化,但对于英国的重要性始终不变。”Carl Jesse认为,不同于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英国以进口贸易为主,货物的吞吐量增长终究会达到天花板,增长态势已显疲软。
对于ABP而言,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并非锦上添花、可有可无,而是战略的根本。靠近海洋、湿润多风的气候对港口和绿色发展来说,是一个必须利用的天然优势。
选择不一定要伴随放弃,传统与新生也并非完全对立。
“吞吐贸易仍是核心功能,我们要靠两条腿走路,要在贸易与能源两者间进行平衡。”Carl Jesse说。南安普顿港是英国最繁忙的汽车装卸港,ABP仍然持续投资,开展疏浚和泊位拓宽工程,确保能持续容纳世界上最大的船舶,保持其作为货运门户的传统角色不受影响。
跃过英吉利海峡,敦刻尔克港不仅是法国首批低碳产业区的创建者之一,也是欧洲唯一提供全面电动汽车生态系统的港口。
目前,敦刻尔克港已拥有5家电动汽车产业基地,总投资达85亿欧元,成为法国“电池谷”的中心枢纽。2023年就已经锚定了“绿色再工业化的主要参与者”的敦刻尔克港,同样仍在开展港口基建的扩容,这一行动将确保到2030年,使敦刻尔克港的集装箱处理能力翻倍,达200万TEU以上。
数字、绿色、能源,正成为欧洲港口全力延伸的价值链。任何一条增长曲线都会滑过抛物线的顶点——增长的极限,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目的是让“第一曲线”与“第二曲线”共舞 。
末端与源头:
“港口变形”的孵化之道
沿着这条上扬的“第二增长曲线”,欧洲的一批港口驶上了“新航线”。
泰坦尼克号出发地南安普顿港,历史悠久,如今挤满了技术开发或IT解决方案的创新企业。
“我们希望针对这些企业进行投资、提供场地,帮助他们扩大规模、对接航运公司。”ABP对外联络部负责人Tim Morris告诉调研组,ABP今年启动“能源企业加速器”项目,投资、支持拥有创新产品或解决方案的初创企业,帮助船运行业实现去碳化、发展漂浮式海上风电技术及其他产业的去碳化。
这家英国最大的港口集团,新的“名片”是:绿色产业的基础设施服务商、绿色方案提供商、绿色创投的发起者、绿色航线联盟的倡导者。
习惯强链、延链、布链的港口,往往会忽视自身的链主属性。港口的应用场景、信息汇聚、资本流通,是新兴领域创意的萌芽,让产业能够迅速在港口形成产业集群。
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在2016年就设立创投基金公司,以投资和培育有意开创港口相关创新解决方案的起步公司,这些企业关于物流与通信科技的创意,推动了新加坡港海事贸易和金融生态的繁荣。
2021年,汉堡港务局实施homePORT项目,以创新园区和港口真实实验室的形式开辟了一个新的业务领域。港口通过推广社区这一服务理念,让拥有新颖产品的创新公司和初创企业直接进入港口基础设施,以便在真实条件下试用产品,并将港口区域出租给这些参与者,通过创新园区项目将创新型企业引入港口,为港口推进数字化转型提供源源不断的驱动力。
持续地按一种路径“追求卓越”的曲线,恰恰是一条“追求平庸”的曲线。自我升级和迭代,才能建构第二增长曲线。长期以来,港、产、城对应的“点—线—网”的体系架构,重视港口的枢纽辐射与链接属性,却忽视了港口对腹地、产业的自我开发能力。如今,港口企业正尝试以创业者的身份,利用熟悉的环境、熟悉的场地开展一场链式创业。
需求与创造:
“S型曲线”的跨越之路
事实上,找准第二增长曲线从而求变,一直是世界级大港的共同课题。而求变,考验的是港口这个老物种从被动需要到主动创造的能力。
不同的港口有着不同的机会窗口期。Carl Jesse说:“20年前,如果你去洛斯托夫特港,会觉得未来无望,这里曾经是一个渔港,渔业产业并不景气。但现在这里是支持海上风能的绿色港口,拥有光明的未来,20年后可能又是另一番风景。”
变是规律,更是机遇。在多数港口仍以临港工业集群为支柱产业、航运服务产业为辅助的初始阶段,上海港、天津港早已向临港工业集群和航运服务产业集群双支柱进阶,成为区域经济、金融、贸易中心。
“我们要进行多元化发展,减少对吞吐量增长的依赖。绿色能源、邮轮产业等非货物产业以及港口土地开发都至关重要,我们还可以发展货仓、制造业甚至电影制片。”Carl Jesse认为,多元化是保持港口永续竞争力的关键。
作为欧洲最大的邮轮旅行港,南安普顿港每停靠一艘大型邮轮,可为当地创造超过200万英镑的收益。“要让邮轮对游客产生吸引力,我们的邮轮看上去像机场一样酷炫,同时邮轮母港还是一栋零碳建筑。”Carl Jesse说。
第二增长曲线是一个开放课题,每一个港口都有自己的第二象限。
在千里之外的太平洋边,广州港集团聚焦港口物流主业,发展地产、水产、商旅、金融等多元业务,打造“一核多元”的港口产业体系。
2020年,广州港集团首个持牌金融机构——广州港集团财务有限公司正式开业运营,并为属下新沙公司、水产集团“放”出开业第一单。结合广州港集团2015年成立的融资担保公司,广州港可为港航物流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航运金融服务,助力湾区港航金融要素集聚。
今年的10月25日,爱达邮轮在广州正式发布旗下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船名——“爱达·花城号”,依托广州母港常态化运营国际航线,满载游客量可达5232人。12月起,爱达·地中海号邮轮将在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常态化运营,航线可达中国香港、越南、日本,湾区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搭邮轮“叹世界”。
“第二曲线”理论的发明者查尔斯·汉迪说:“当你知道你该走向何处时,你往往已经没有机会走了。”
提前建构第二曲线,体现的是战略预判和选择的关键性。港口无法预测第一曲线的顶点,但能触摸第二曲线的起点。
大港探索不止,大城想象无限。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