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要闻动态

从一港到多港:以港为名的城市突围|南方日报再造新广州 跨国调研行

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2024-11-14 18:09:31 浏览次数: -
【字体: 打印

  波罗的海旁的汉堡,港与城早已突破物理边界融为一体。800多年前,当“红胡子”腓特烈一世亲自赋予汉堡“帝国自由市”称号和北海贸易免税权的时候,他未曾想这个港口会历经运输港、贸易、金融港、数字港的N层进化。

  相知者,不以万里为远。千年名城广州,一座古港改变得更为彻底。200多年前,当清王朝指定黄埔港为外国商船唯一停泊港口,成就盛极一时的十三行时,也不会想到港口将经历一场更高层次的“升级”——从有形港到无形港、从工业港到文化港、从传统港到智能港。

  港的物理形态正在模糊,功能内涵加速演进,这是调研组在欧洲观察到的新趋势。从货物贸易到知识经济,港口为要素的自由流动“解锁”,要素也从有形的货物变为无形的规则。

  已存在千年的港,仍将持续存在。港口早已超越传统意义上的地理概念,“枢纽即港”在全球大变局中寻找到一个新的注脚。

  从大城看大港,港亦是城;借大港看大城,城即为港。港的进化,就是城的新生。广州要打造中心型世界城市,必须找到一条以港为名的城市突围与进化路径。

  大港进阶:

  运输通道升级贸易中心

  改变不是与过去抗衡,而是拥抱新生。港口贸易功能的弱化,并不能与港口地位下降画等号。

  汉堡港是全世界第一个自由贸易港,但当其运行长达125年的自由贸易港在行政意义上被撤销后,其作为大型港口的功能反而得到强化。长期围绕港口发展需要的金融、保险、贸易、旅游等配套服务业渐成体系,推动汉堡成为德国仅次于法兰克福的第二大金融中心,港口打造的汉堡数字物流枢纽,推动汉堡成为欧洲的技术创新类工业的桥头堡。形态的进阶,推动汉堡从运输港、贸易港,生发出金融港、智慧港、数字港的N种可能。

  一个能持续存在千年的物种,不可能只有一种形态。金融与港口一直关系密切,在英语中“bank”一词既有河岸的意思,又有银行的意思,因此也有一个词义“双关”的脑筋急转弯广为流传:为什么河流如此富有?因为它有两个银行(岸)。

  大港的进化,从进位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始。

  热那亚因靠近利古里亚海,成为地中海贸易网络中的关键节点。通过不断地投资和改进包括码头、仓库和防波堤等在内的港口基础设施,热那亚得以容纳更多的商船,处理更大规模的货物。港口不仅是商品交换的场所,也进行货币兑换和金融资产交易。

  早在1408年,热那亚就成立了圣乔治银行,热那亚人每天都在熟练运用汇票背书和“划账票据”技巧,用当下行话来说这是“转账结算”。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也曾在遗嘱中反复要求将遗产存入圣乔治银行,并视购买政府债券为可靠的资产增值方式。1502年,圣乔治银行的账户数目接近1万个,而1500年热那亚的总人口仅有7万人。

  打开全球视野,伦敦、新加坡、纽约、香港等世界知名的开放城市,都是集航运、贸易、金融功能于一体的航运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伦敦港年吞吐量才5000多万吨,传统业务对港口的贡献率不到5%,另外95%均来自金融、贸易、航运、服务和产城融合等。

  以进化的视野看,全球吞吐量前10名的港口中中国有六席,然而在以国际贸易、金融、经济中心为依托的航运中心方面,前10名当中只有上海和香港两个中国港口。

  运输港只有成为贸易港,在更大市场空间内配置资源,港口对一个城市的价值才可能最大程度地发挥。

  2019年,青岛就提出向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发起攻势。彼时青岛港已是全球第六大港,但港口功能比较单一,主要是物流运输。当时青岛的思路就是推动山东港口向“金融港”转型:推动全省首个外资控股全牌照券商获证监会批复,支持山东港口集团打造一站式供应链综合金融服务体系。

  立足时空维度,物种的进化是不可逆的过程。只有保持足够重要,大港不管身处任何形态,其价值都不会被忽视。

  功能裂变:

  有形港口化身无形枢纽

  物种的进化并非一个已经写好的剧本。港口变幻出任何一种可能,都是源于周边环境的适应性的变化——即城市发展逻辑的演变。

  坐拥唯一2000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广州港的主力港区南沙港,广州南沙正在探索推动海港、空港、信息港、金融港、人才港“五港联动”,一个物理的交通运输港裂变为5个形态各异的枢纽港,期待航运枢纽向经济枢纽、创新枢纽、开放枢纽转变。

  港的联动,本质是一种生产要素的大流通,推动了要素自由流动组合,从而诞生一种新的全球综合体。

  2019年,浙江着眼现代物流体系提出“四港”联动,明确以海港为龙头、陆港为基础、空港为特色、信息港为纽带,着力推进“四港”联动发展格局。当年浙江就成立省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运营商联盟,助推物流业降本增效。

  有形与无形之间,有形是基础。于南沙而言,做强“海港”,是面向世界开放的重要支撑。今年8月,广州发布国际航运枢纽三年行动计划,观察未来三年广州港货物、集装箱、商品汽车吞吐量的发展目标,增量、增速均较过去三年的目标有所减缓。这也说明广州国际航运枢纽建设调整重心,迈入聚焦临港产业发展的新阶段,这与过去港航基建带动业务快速扩张形成了鲜明对比。

  港的形态变化,正逐渐演绎为内涵进化。数字为港口从有形迈向无形提供了价值重构的可能。

  2022年,温州提出“五港”联动,即物流港、商贸港、金融港、总部港、数字港联动打造“千年商港”的城市新定位。其关键就是打造数字制造、数字贸易、数字金融蓬勃发展的数字港,创建数字化境外合作区,推进数字海外仓建设,打造数字丝绸之路战略节点城市。

  ‌信息、‌数据是发展数字经济和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要促进信息流动,通过数字赋能国际航运贸易、科技创新、产业等核心功能,才能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产业规模效益双倍增。这正是数字背后的价值,让有形港口化身无形枢纽。

  话语争夺:

  规则对接迈向秩序治理

  自然界发生的物种更替,往往并不是由于后来者玩生存游戏的水平进步了,而是因为游戏规则改变了——环境变化提出了新的适应标准。港的形态裂变,是开放形态的演化。

  货物吞吐量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的宁波港,持续提升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四港”联动能级,在更大的视野下,这是宁波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的举措之一。宁波加快建设国际物流枢纽中心和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努力提升大宗商品的“中国话语权”,不断推动国家战略资源配置提能升级。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适应边境开放向边境后开放转变的趋势,这是体现枢纽能级的重要一环,即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构建与全球先进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市场规则体系。

  “开放”是一种现代化发展能力。同商品和要素等“边境上措施”的流动型开放相比,“边境后措施”的制度型开放是更高水平的开放,是“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的有力体现。

  只有开放的主动才能赢得深层次改革的主动、经济发展的主动。对于目标建设中心型世界城市的广州,需要更高水平的主动开放,集聚全球高端要素资源、发展开放型经济,港提供了一种生动诠释。

  2022年,国务院印发《南沙方案》,提出将南沙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2023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若干措施》,率先在广东等5个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开展试点。

  新的扩大开放机遇与新的发展战略再现交织。广州也适时提出对标国际自贸港,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自贸区的功能定位主要是改革开放“试验田”,而自贸港的重点不在于可复制可推广,而是强调对标国际最高标准。

  从一港到五港,从有形到无形。做深开放门户,广州只有在融通世界中倒逼改革纵深推进,才能敞开大门融入世界经济,充当大湾区的“棋眼”作用方能愈发突出。

  港的融合深度不深,城的开放程度不高。从一港演绎多港,这是一场以港为名的城市突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