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港总体规划》简介

来源:广州港务局 发布时间:2010-12-31 00:00:00 浏览次数: -
【字体: 打印

【规划概况及其意义】

  广州港位于珠江入海口和珠江三角洲中心地带,地跨广州、东莞、深圳、珠海、中山五市,是我国沿海主要港口和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是广东省能源、物资的主要中转港。为促进广州港的可持续发展,明确广州港的发展方向,优化港口规划布局,合理、有效地开发港口资源,促进港口与城市、腹地经济的协调发展,1999年,广州港务局委托交通部规划研究院开始编制《广州港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2002年7月,《规划》通过交通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审查。2006年2月,交通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正式联合批准《广州港总体规划》,并授权广州港务局负责执行本《规划》,实施监督管理工作。

  《规划》是广州港建设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和制订中长期规划、建设计划及选择建设项目的重要依据。《规划》的颁布贯彻了国务院关于港口管理体制改革以及交通部、广东省政府关于双重领导港口下放的有关精神,有利于推动珠三角港口群的协调发展,使广州港加快发展成为以大宗散货中转和集装箱干线运输为主的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港口。

  《规划》明确了广州港港区的水陆域界线,确保了广州港水域管理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保证了广州港的正常生产秩序、船舶进出港安全和通讯调度指挥,是广州港行政管理的重要依据之一。

【规划内容简介】

  《规划》以《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和全国煤炭、石油、集装箱等主要货类运输系统规划为依据,以广州港现状为基础,对广州港港区范围进行总体规划。根据《规划》,广州港岸线总长约400公里,规划港口岸线约108公里,现已使用约60公里,由内港港区、黄埔港区、新沙港区、南沙港区及珠江口水域组成。各港区规划概况如下:

内港港区

  内港港区位于广州市原八区范围内的西河道、东河道和南河道,包括黄沙码头、洲头嘴码头、大沙头码头、广州造船厂等,主要为广州市及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原材料、粮食、散杂货和集装箱的装卸及旅客运输服务。近年来,随着广州市城市发展及船舶运输大型化发展,该港区港口功能逐渐弱化,部分货运码头逐步外迁或取消。根据《规划》,内港港区今后将随城市发展及综合开发的需要逐步调整现有功能,只保留旅游、轮渡、公务船码头和部分货运码头。

黄埔港区

  黄埔港区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珠江干流两岸,由黄埔老港作业区和黄埔新港作业区组成,是广州港的传统主力港区,包括黄埔老港码头、黄埔油库码头、西基煤码头、新港码头以及菠萝庙船厂、文冲船厂等,主要承担沿海、近洋集装箱运输和粮食、煤炭、化肥、成品油等散杂货运输。

  黄埔老港作业区位于黄埔水道北岸,航道水深约5~9米,可通航1万吨级船舶,主要包括黄埔老港码头、洪圣沙码头、中外运黄埔仓码公司码头和黄埔冷冻厂等,其岸线资源已基本开发,今后将主要以功能调整和技术改造为主。

  黄埔新港作业区位于黄埔水道和东江交汇处,可乘潮通航5万吨级船舶,主要由新港油码头、西基煤码头和新港码头等组成,主要承担大宗散货和件杂货、集装箱运输。

新沙港区

  新沙港区位于东莞市境内、珠江干流麻涌河口至破流水闸段东岸,可乘潮通航5万吨级船舶,是以集装箱、煤炭、矿石、粮食、化肥和汽车滚装运输为主的综合性港区。该港区规划港口岸线3.5公里,现已使用2公里,是广州港今后发展的重点港区之一。

南沙港区

  南沙港区位于广州市南沙区、珠江干流狮子洋至伶仃洋段的西岸,为综合性港区,由沙仔岛、小虎、芦湾、南沙等四个作业区组成,包括粤海石化码头、港发石油化工码头、珠江电厂码头、南沙新客运码头和南沙港区一期多用途码头等。其中,沙仔岛作业区以汽车滚装、杂货运输为主;小虎作业区以能源、液体化工运输为主;芦湾作业区以杂货运输为主;南沙作业区以外贸集装箱运输为主,相应发展保税、物流、商贸等功能,并结合临港工业开发承担大宗散货的运输。

  根据《规划》,南沙作业区(龙穴岛)自然岸线长32公里,将采取顺岸式和双挖入式相结合的平面布置方案,规划形成人工港口岸线约60公里,将是广州地区主要的深水泊位及临港工业发展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