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广州港航运输发展工作回顾

来源:广州港务局 发布时间:2011-03-17 14:19:07 浏览次数: -
【字体: 打印

    “十一五”是广州港航运输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极为重要的五年。五年来,我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全力推进科学发展,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港口生产规模不断提升,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能力显著提高,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港航运输面貌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为广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回顾总结“十一五”港航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港口生产不断实现新跨越2006年广州港货物吞吐量突破3亿吨,奠定“十一五”开局新篇章。2008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0TEU,成为我国第三个跨入千万标准箱行列的国际大港。2009年广州港货物吞吐量位居国内港口第四、全球第六位;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国内港口第三、全球第六位。2010年,广州港货物吞吐量又突破4亿吨大关,达4.1亿吨,同比增长12.9%,成为我国第三个跨入4亿吨行列的国际大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255TEU,同比增长12.1%,生产规模继续保持世界港口领先地位,“十一五”工作圆满完成。“十一五”末广州港口货物吞吐量与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较“十五”期末增长60%和167%,年均增长率分别达9.8%21.7%。“十一五”期广州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约18.4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5126TEU,分别是“十五”期的2倍和3.5倍。其中南沙港区一期工程自2004年底投产以来,仅用了一年时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TEU2010年南沙港区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16TEU,年均增幅超过46%

    (二)港口与航道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十一五”期间,广州港重点加强出海航道、集装箱、石油、粮食和大宗散货码头建设,累计完成投资约110亿元,新增生产用深水泊位19个,新增吞吐能力1.1亿吨和573TEU南沙港区集装箱二期工程等7个大型项目顺利竣工。建设完成了出海航道二期工程和南沙港区出海航道拓宽工程,出海航道三期工程正施工建设,目前航道水深已达-15.5米,有效宽度230米,5万吨级船舶可双向通航,10万吨集装箱船可单向乘潮通航。航道三期工程计划2012年竣工,届时南沙港区出海航道水深将达-17.0米,满足15万吨级船舶通航。稳步推进内河航道工程建设,白坭水道整治工程、大岗-龙穴航道工程前期工作已全面完成。

    (三)港航发展规划与战略研究不断深化。十一五”期间,我局深入开展港航发展战略研究,从港航经济战略发展的高度,确立了建设与国家中心城市相匹配的、与香港错位发展的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目标。以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为目标,我局牵头草拟并由市政府颁布实施了《关于加快广州港发展的意见》,并制定了具体贯彻实施工作方案;在深入开展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策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加快广州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的报告》报市政府;编制了《广州港口发展战略研究》,并通过了广州市港口发展领导小组审定;编制完成了《珠三角集装箱生成量研究报告》,为广州港集装箱码头建设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编制了《广州港信息化建设“十一五”规划》并顺利实施,夯实了港航信息化发展基础。《广州港口与航运十二五发展规划》、《广州港口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广州港水域锚地规划》、《南沙作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广州内河港总体(岸线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基本完成,并相继进入评审、报批阶段。

(四)港航市场健康发展。市委、市政府扶持发展港口经济的力度不断加大,吸引了国际班轮公司和大型企业在广州港设立区域总部与开展业务,马士基、中远、中海等国际航运、物流企业直接投资参与港口建设经营。广州港已与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50多个港口有海运贸易往来,与国际14个港口缔结友好港,世界前十大集装箱班轮公司均在广州港开辟班轮航线。港口法律法规逐步完善,行政效率与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港口经营环境明显改善。充分发挥港航合一管理的优势,积极培育与规范水路运输业和航运服务业,鼓励和引导水运企业更新改造船舶,发展吨位大、科技含量高的船舶和特种船舶,促进我市船舶运力结构向标准化、系列化、大型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五)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期间,广州港重点物资运输保障机制不断完善,煤、油、矿、粮食等重点和应急物资运输得到有力保障。南沙保税港区获国务院批准设立,广州保税物流园区投入运营,南沙港区通过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组考核,广州“昆明无水港”正式开港,保税物流体系的总体框架基本形成。积极帮扶企业应对金融危机,制定了《支持港航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若干措施》,并专项奖励了对南沙港区做出积极贡献的集装箱班轮公司,取得良好成效;实现了广州港出海航道、引航、锚地和通讯调度统一管理,保障了出海航道的进出港秩序与通航安全;以信息化带动港航管理现代化,港航基础业务支撑平台建设基本成型,支撑港航行政管理的10多个业务应用系统相继建成,甚高频通讯、船舶自动识别、船舶智能引航等引航调度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实现了在港船舶和港区作业的实时动态监控。我局政务窗口的功能和管理不断完善,审批业务按时办结率100% ,群众满意率100%

    (六)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升扎实开展安全监管工作,坚持未雨绸缪,从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定完善了《广州港口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三个分预案,编制了《亚运期间广州码头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强化应急处置机制和应急物资储备,积极防抗和应急处置台风、大雾等极端恶劣天气对港口与船舶造成的影响,高度重视港口建设工程与航道疏浚工程的质量与施工安全,突出抓好港航运输重点时段、重点区域的安全监管工作,确保了广州亚运、建国60周年庆典、春运、“两会”等重大活动和节假日期间运输安全。

   (七)服务亚运、亚残运会工作尽职尽责扎实开展珠江巡游码头和巡游航道疏浚工程建设,巡游泊位及航道在亚运前顺利完成验收。积极协调解决亚运限行对重点物资运输的影响,为港口企业办理了330个疏港货车通行证。扎实开展亚运公共场所服务标志标准化改造,客运港口、珠江夜游码头、城市渡口等公共场所服务标志全部符合规范。积极组织人员在亚运赛场、开闭幕式场所、客运站场、政务窗口开展亚运志愿活动,全局累计1197人次参加了志愿服务活动。召开了港口亚运安保与运输服务保障工作动员大会,全港200多家企业参加了会议;组织开展“亚运-安港”大型综合应急演练,16个单位、240人、14辆车9艘船舶参加了南沙小虎石化演练活动;亚运、亚残运会运行期间,我局及时启动应急值班机制,实行24小时应急值班,成功实现了亚运期间港区平安、和谐的目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