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广州港口航运发展回顾

来源:广州港务局 发布时间:2013-06-21 11:05:28 浏览次数: -
【字体: 打印

    2011年,面对世界经济动荡加剧、航运市场低迷以及国内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局势,广州港航业牢牢把握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的主线,克服种种困难,应对各种挑战,以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为目标,围绕实施南沙新区开发再造一个“新广州港”,全力推进科学发展。全年港口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水路客货运输继续较快增长,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不断提高,港航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加强,有力支撑着区域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抓机遇谋划蓝图,港航规划与战略研究进一步深化

广州港航抓住南沙新区开发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契机,以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强港为主线,以再造一个“新广州港”为着力点,以港口转型升级和港区功能调整为重点,不断深化港航规划与战略研究,科学规划广州港口航运发展新蓝图。主要完成《广州港口发展战略研究》、《广州港口与航运“十二五”发展规划》、《广州港口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等规划的编制工作。同时,积极推进《广州内河港总体规划》、《南沙新区港航发展规划研究》、《南沙作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广州港口邮轮游艇码头规划》、《广州港信息化总体规划》等规划的编制和研究工作。

   二、图发展基建先行,港航基础设施结构进一步优化

稳步推进港口与航道工程建设,全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5亿元。南沙港区粮食及通用码头工程等8个工程项目完成交工验收;广东物资集团码头等5个工程项目完成竣工验收;南沙港区集装箱三期工程、珠江电厂煤码头7万吨级泊位扩建工程已得到国家部委批准建设,小虎岛港口支持系统引航工作船码头和桂山引航基地办公楼建设工作扎实推进;航道工程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出海航道三期工程计划2012年上半年进入试运行、大岗-龙穴航道工程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白坭水道航道整治工程计划2012年完工、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已进入立项报批阶段。

全年新增码头泊位13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3个、舾装码头泊位1个,新增年通过能力1918.5万吨。目前广州港共有生产用码头泊位487个,吞吐能力2.84亿吨,其中5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4个,广州港口码头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稳增长成效显著,港口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

   (一)港口货物吞吐量保持稳定增长。2011年广州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4.48亿吨,比上年增长5.3%,增速有所放缓。其中,广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4.31亿吨,比上年增长5%,港口货物吞吐量排名国内第四、世界第六。

   (二)集装箱吞吐量保持较快增长。2011年广州港口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442万TEU,比上年增长13.5%。其中,广州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425万TEU,比上年增长13.6%,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国内第四、世界第七。南沙港区集装箱运输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其中南沙作业区完成集装箱吞吐量884万TEU,比上年增长23.5%(内贸615万TEU,增长17.9%;外贸269万TEU,增长38.4%)。2011年广州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较快主要受益于广州港腹地货物集装箱化水平迅速提高和广州市政府实施与马士基战略合作所取得的成效,马士基将广州南沙港区确定为亚太地区国际集装箱运输的基本港,大大增加了南沙港区的远洋中转能力,推动广州港外贸集装箱运输实现良好增长。

   (三)大宗散货吞吐量整体增速放缓。2011年,广州港煤炭累计完成8284万吨,比上年增长6.4%;油品累计完成2457万吨,比上年减少5.3%;矿石累计完成663万吨,比上年减少13.6%;钢铁累计完成1909万吨,比上年增长9.8%;粮食累计完成1104万吨,比上年增长1.8%。

   四、拓航线初见成效,航运实力进一步增强

   (一)班轮航线开通取得新进展。至2011年底,广州港开通班轮航线97条,其中外贸航线36条、内贸航线61条。其中,南沙港区开通班轮航线46条(外贸航线33条、内贸航线13条),外贸航线比2010年增加8条。世界前十大集装箱班轮公司均在广州港开辟班轮航线。

   (二)铁水联运、公水联运有新突破。积极拓展“无水港”,已开通铁水联运线3条,2011年完成铁水联运集装箱量1.9万TEU、比上年增长53.8%,散货铁路疏运量达1100万吨。

   (三)水路运输取得新成绩。广州地区水路运输全年完成货运量1.19亿吨,比上年增长19.7%;完成货运周转量192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2.9%;完成旅客运输80.13万人,比上年增长1.2%;完成旅客周转量8530万人公里,比上年减少8.9%。

   (四)航运类企业进一步集聚广州港积极吸引国际船公司和大型航运企业设立区域总部与开展业务,马士基新增投入了11条航线挂靠南沙,中远、中海、招商局等大型航运、物流企业也直接投资参与港口建设经营。至2011年底,广州地区在册水路运输及服务、辅助企业628家。

   (五)船舶运力结构不断优化。2011年底广州地区拥有营运船舶1362艘、549.22万载重吨,船舶平均吨位4032载重吨。其中,广州市地方企业拥有船舶1262艘、351.53万载重吨、4.72万TEU、15207客位船舶标准化、大型化程度提高,船舶运力结构不断优化,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五、 搭平台重点突破,港航市场进一步发展

    (一)广州航运交易所挂牌成立。广州航运交易所于2011年9月8日正式挂牌成立,成为华南地区首家、国内第三家航运交易所,将为华南地区船舶交易、运力交易、航运人力资源配置、临港大宗商品交易等提供交易平台和信息平台,对广州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具有“里程碑”意义。交通运输部2011年第100号公告正式公告广州航运交易所为珠三角地区唯一的船舶交易服务机构。广州航运交易所全年完成船舶交易89艘,成交总金额2亿元。

   (二)行业自律组织诞生。2011年2月16日成立广州港口航运行业协会。协会是由港口、航运及相关服务行业的经济组织自愿组成的地方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目前已有101家港航企业会员。协会的宗旨为:加强广州地区港口航运企业之间的联系,发挥行业组织的自律、服务、沟通、协调和监督作用,促进行业的公平竞争和健康发展,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建立企业与政府的沟通协调渠道。

   (三)港口企业重组上市步伐加快2011年 1月11日,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标志着广州地区第一个基础产业“港口航母”完成重组。该公司拥有南沙、新沙、黄埔港区大型港口经营企业等优质资产,经营集装箱、石油化工、煤炭、其它散杂货等港口装卸、仓储以及相关的物流、理货、船务等业务。 

   (四)市场经营环境明显改善。港航管理机制逐步健全,行政效率与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港航市场经营环境明显改善,全港260多家港口经营企业已纳入规范管理。充分发挥港航合一管理的优势,积极培育与规范水路运输业和航运服务业,优化运力结构。继续实施专项奖励制度,2011年分别对中海集装箱运输股份有限公司、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马士基航运有限公司等对南沙港区做出重大贡献的港航企业给予了专项奖励。

   (五)国际交流合作稳步加强。目前,广州港已与国际上17个港口缔结友好港,与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50多个港口有海运贸易往来,开辟了欧洲、南北美、非洲、澳洲、红海、东南亚等外贸直航航线36条。

 

     六、 严监管优化服务,公共服务保障功能进一步健全

   (一)安全监管和应急机制不断健全。2011年以“安全生产年”活动为载体,重点推进安全标准化工作,严格资质管理,坚持隐患治理和专项整治,从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应急处置机制,编制实施《广州港口危险货物、引航、保安应急手册》、广州港务局三防应急救援操作手册》,组织开展“三防”应急演练,积极防抗和应急处置台风、大雾等极端恶劣天气对港口与船舶造成的影响;高度重视港口建设工程与航道疏浚工程的质量与施工安全;专项整治“两代”公司瞒报、漏报等逃避监管行为,突出抓好港航运输重点时段、重点区域的安全监管工作。

   (二)船舶进出港调度和引航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2011年共调度3000载重吨以上的进出港船舶41186艘次,比上年增长2.3%;共引领中外船舶14949艘次,比上年增长3.58%。

   (三)政务窗口功能实现新突破。通过实现危险货物作业监管系统、港航行政业务管理系统、港航行政管理综合业务系统(三期)等三个系统与市政务中心受理审批系统的对接,真正做到“一门受理”,提高了便民利民的政务服务水平。全年审批业务按时办结率100% ,公众满意率100%。

   (四)智慧港口建设稳步推进。围绕港航信息化建设目标,建成广州港航数据中心基础平台,整合港航及相关数据资源,完善港航信息监管手段和服务功能,积极谋划广州港中近期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推动智慧港口工程建设。

   (五)珠江游规范管理和深度开发逐见成效。2011年,广州加快研究制定珠江游管理办法,成立《广州市珠江游管理办法》起草小组,推行《广州市珠江游船服务质量星级评定办法》,推进珠江游规范管理工作;研究部署海心沙码头、新电视塔码头、黄埔涌码头、莲花山码头和珠江啤酒码头经营资质、航道管理等工作,推进珠江游和后亚运珠江经济发展。

   七、兴口岸改革创新,南沙港区通关环境进一步改善

广州口岸部门进一步完善查验配套设施,加快口岸监管现代化水平,积极创新通关模式,提高查验效率,营造了良好的口岸通关环境。

南沙港区通关条件大为改观,通过探索实施国际集装箱船舶在港“零待时”通关模式,减少船舶在港时间,增强口岸的国际竞争能力。南沙保税港区建设稳步推进,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南沙保税港区管理办法》、《南沙保税港区财政扶持经济发展政策措施》先后颁布实施,海关、检验检疫派驻工作组实施现场办公,基本实现接单、查验、放行“一站式”服务。全年保税港区进出区货值28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8%,保税业务货值3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5%,区内企业进出口货值8.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5%,转关货值4.5亿美元。全年共引进12个大型物流生产项目及24家中小型港航物流企业,实际利用外资5315万美元。目前保税港区入驻企业125家,世界著名航运公司马士基的华南转运中心落户南沙,合捷、索尼、惠而浦、天运、大创等近10家大型物流供应链平台项目进驻运作。

   八、倡低碳科学发展,绿色港口建设进一步推进

2011年广州着力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港口。加强港口危险货物管理,编制应急预案,设置了11家企业作为应急救援基地;加强港口码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监管工作,有效控制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产生新的污染源;规范船舶垃圾接收处理工作;制定实施《港口堆料扬尘控制管理实施方案》,率先采用先进扬尘控制技术,粉尘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强,粉尘整治效果良好,成功举办“广州港‘天更蓝’工作暨建设绿色港口现场会”。

积极推进港口节能减排,做好老旧码头升级改造工作,逐步更新改造耗能高、效率低的老旧设备,加快现有集装箱码头以柴油发电机为动力源的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改造为由港区电网供电的“油改电”技术改造工作,着力推进到港船舶使用岸电工作。其中,南沙港务公司和南沙海港集装箱公司分别投入4685万元和4650万元对场桥进行了作业系统节能减排改造,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自有船舶已全面实现船舶到港使用岸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